453

RT60計算(source : https://www.taiwanaccess.com.tw/)
混響室法是一種測量材料吸音係數的常用方法,特別適用於評估大面積材料的吸音性能。混響室法透過測量材料放置前後混響室內聲能衰減的差異來計算材料的吸音性能。
以下是混響室法的介紹:
基本原理
混響室法使用一個具有均勻擴散聲場(Diffuse-field)的房間,即混響室。房間中的聲波在牆壁、地板和天花板之間不斷反射,使得在房間內的任一點能量密度均相同。當材料放置在混響室內時,它會吸收部分聲能,從而改變房間內的混響時間(Reverberation time),即聲音能量衰減的時間。通過測量材料放置前後的混響時間差異,可以計算出材料的吸音係數。
測量方法
- 聲源:在混響室中放置一個聲源,發出穩定的聲音信號。
- 麥克風:使用麥克風測量混響室內聲壓級的衰減情況。麥克風間距離至少 0.7m、麥克風與餘響室內牆距離至少 0.7m、麥克風與測試件距離至少 1m、麥克風高度至少 1.5m。
- 混響時間:測量在房間內聲音停止後,聲壓級衰減 60 分貝所需的時間(RT60),即混響時間。
- 數據分析:比較有材料試件和沒有材料試件時的混響時間,計算出材料的吸音係數。吸音係數(α)是吸收聲能與入射聲能之比值,介於 0 到 1 之間。

混響室法的優缺點
- 優點:適用於大面積材料的測試。能夠較佳地反映材料的整體吸音性能。
- 缺點:測試件面積需求大,通常需要 10~12 平方米。實驗室建置成本較高,必須符合 ISO 規範建置,且需經過環境測試。量測結果可能受到環境因素影響。
總結
混響室法是一種吸音係數測量方法,通過測量混響時間的變化來評估材料的吸音性能。混響室法廣泛應用於建築聲學、汽車內裝材料、以及其他需要評估吸音性能的領域。雖然實驗室建置成本較高,但其結果較能代表材料的整體吸音效果。